但仔细琢磨琢磨就知道,这肯定不是技术的事儿。苹果早在iPhone7那时候就把深色铝合金玩明白了,MacBook 的深空灰更是一直经典到现在。取消黑色,是苹果主动做的选择,而这背后,藏着 iPhone 产品线这几年最重大的战略转变。
苹果这次在 iPhone 17 Pro 上取消黑色,绝对不是偶然。黑色在手机行业里一直是不踩雷的颜色,虽然保守,但受众广、大家都能接受。而这次主推的橙色,明显更张扬,也更有辨识度。
从营销角度看,颜色是最直接的视觉信号。你路上看到有人拿个橙色 iPhone,一眼就能知道这是 Pro 版本,这正是苹果想达到的效果。
他们早就不满足于让Pro系列只做 “配置高点的 iPhone 了,而是想让它成为专业用户的视觉标识。
这次 iPhone 17 系列的升级思路,跟以前比有了根本转变。看看标准版 iPhone 17 的配置: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屏幕、双 48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H10 芯片,还有提升的电池续航。
这些配置以前都是 Pro 系列独有的,现在标准版几乎全配上了。苹果终于不刻意在标准版上做了,打造出了一款真正的 “水桶机”—— 没有明显短板,能满足 80% 用户的需求。
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的标准版完全够用:高刷屏滑动起来流畅,拍照效果不错,性能和续航也都在线。最关键的是,加了这么多配置,价格居然没涨。
反观 iPhone 17 Pro,升级方向明显更偏向专业:叶冷散热系统、极限拍摄能力、专业级视频功能。这些都不是普通用户日常能用得上的,而是专门给内容创作者、专业摄影师、对性能有高需求的用户准备的专业工具。
苹果通过材质、颜色、性能极限,把用户群体分得清清楚楚。Pro 系列不再想讨好所有人,而是专注服务那 20% 的专业用户。
这种区分从颜色选择上就开始了:想要低调的黑色?那选标准版就行。想要专业级性能?那就要接受 Pro 系列更张扬的身份标识。
如果你是普通用户,平时就用手机社交、娱乐、拍日常照片,标准版完全够,性价比很高。
如果你是专业用户,需要极限性能、专业拍摄、高强度使用,那 Pro 系列的专业功能就能满足你。
标准版 iPhone 17 几乎把所有短板都补上了:高刷屏让滑动更流畅,双 4800 万前置能满足和视频通线 芯片性能完全够用,续航撑一整天也没问题。
你是专业内容创作者,需要极限的拍摄性能,经常玩大型游戏,需要极致的散热和性能释放,愿意为专业功能和身份标识多花钱。
这次颜色改变只是个开始。以后苹果说不定会把两条产品线分得更开,甚至推出更专业、更高端的型号。苹果不再想靠一款手机满足所有人,而是开始为不同人群量身定制。
现在手机市场,很多机型看似拥有强大配置,但往往忽视了实际使用中的体验。我盘点了五款市场表现优秀的手机,经过对比各大电商平台销量、用户口碑和专业评测,我发现今年有5款手机真正称得上“销量封神”,而且价格一再下调,性价比超高。
性能上搭载骁龙 8 Gen3与自研电竞芯片Q2,跑分达到240万,配备VC液冷散热系统(散热面积约4000mm²+),确保长时间高负载游戏时机身温度控制在45℃以下。同时,支持游戏插帧,优化30帧游戏至144帧,提升流畅度。
屏幕素质:6.78英寸144Hz LTPO护眼屏,采用三星E6发光材料,峰值亮度可达1300nit;触控响应优化,游戏时触控采样率高达480Hz,操作更加灵敏。
续航与充电:配备6100mAh大电池与120W闪充,15分钟充电50%,且支持PD协议,兼容部分笔记本充电器。
影像细节:索尼IMX921主摄,支持OIS光学防抖,提升暗光拍摄成片率30%;超广角镜头具备120°视野,支持畸变矫正。
其他功能:保留蓝牙长距离通信,无需转接的3.5mm耳机接口,游戏肩键可自定义映射,支持NFC和红外遥控。
推荐理由:iQOO Neo10配备骁龙8 Gen3和自研电竞芯片Q2,它的超高刷新率屏幕和极快的充电速度也能保证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保持体验,非常适合预算在2000-2500元之间的游戏爱好者。
性能上首发骁龙8s Gen4,搭配LPDDR5X内存与UFS 4.0闪存,读写速度快,切换APP流畅;散热系统为冰封散热3.0,散热面积超5000mm²。
屏幕配置6.83英寸直屏,120Hz刷新率,3840HzPWM调光,分辨率2400×1080(FHD+)。支持阳光屏模式,户外亮度可提升至1500nit,240Hz触控采样率确保滑动操作流畅。
续航配置7550mAh超大电池与90W快充,支持反向充电功能(10W),可为耳机、手表等设备应急充电。极致省电模式可确保剩余10%电量时待机24小时以上。
耐用性:航空铝合金中框,IP66/68/69防护,屏幕采用康宁大猩猩玻璃Victus 2,抗摔性能显著提升。虽然机身重量233g较重,但续航表现完全弥补了这一短板。
其他功能:5000万OIS主摄,主摄传感器为1/1.55英寸,进光量充足,夜景表现好;支持小米澎湃音效,音质清晰。NFC、红外功能和侧边指纹解锁,提升日常使用便利性。
推荐理由:对于出差或重度用户来说,REDMI Turbo 4 Pro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选择。搭载的骁龙8s Gen4芯片、7550mAh超大电池和90W快充组合。适合那些需要长时间外出或频繁使用手机的用户。
性能搭载骁龙8至尊版,安兔兔跑分320万,使用台积电4nm工艺,功耗控制优秀。散热系统为冰川散热4.0,VC散热面积超过6500mm²。
屏幕搭载6.82英寸2K柔边直屏,1-120Hz自适应刷新,4500nit亮度,分辨率达3200×1440(2K+)。三星E7屏幕材质,支持LTPO 3.0技术,流畅切换刷新频率。
影像上拥有5000万主摄、5000万长焦与5000万超广角三摄组合,主摄为索尼IMX989传感器(1英寸大底),拍摄效果出色。长焦镜头支持3倍光学变焦,OIS防抖确保拍摄远景清晰。
机身采用玻璃+金属中框,重量213g,厚度8.1mm,握感舒适。支持杜比全景声双扬声器,ColorOS 14系统流畅无广告,NFC、红外、卫星通信等功能一应俱全。
推荐理由:一加13无论是从性能、屏幕素质、影像能力还是续航表现上,都有旗舰级的实力。骁龙8至尊版、超高分辨率2K屏幕、三摄组合和强大充电能力,这款手机配置上机几乎没短板的。
性能与系统:搭载天玑9400芯片,采用台积电3nm工艺,能效比优于骁龙8 Gen3。配合vivo自研V3芯片,影像计算能力提升50%,拍照效率更高。
影像拥有5000万主摄、IM电竞,IM电竞官网,IM电竞注册,电竞投注平台,电竞博彩,英雄联盟竞猜2亿潜望长焦与5000万超广角三摄组合,主摄为索尼IMX989(1英寸大底),潜望长焦支持6倍光学变焦,超广角镜头具有114°视野,支持微距模式。
续航方面配置6000mAh电池,90W有线W无线快充。支持反向充电,充电30分钟即可充满电。
卫星通信、蔡司影像快门键、素皮材质防滑,重量215g,轻薄易携带。支持杜比双扬声器、NFC与红外功能。
推荐理由:vivo X200 Pro特别适合喜欢拍照的。其搭载的2亿潜望长焦和5000万主摄,配合蔡司影像优化技术,可以拍摄出细腻、真实的影像表现。
屏幕6.67英寸2K屏,亮度3200nit,支持120Hz LTPO自适应刷新,分辨率2712×1220(2K+)。续航配置6000mAh电池,90W快充。还有IP68防护,康宁大猩猩玻璃Victus,抗摔性能提升。主摄采用索尼IMX800传感器,OIS光学防抖保证拍照质量;支持NFC、红外、双扬声器等基础功能。
推荐理由:对于预算在2500-3000元的用户来说,REDMI K80 Pro是一款很有性价比的手机。它搭载骁龙8至尊版和2K分辨率屏幕,提供旗舰级的性能和显示效果,同时保持较为合理的价格。
每年下半年各手机品牌都会旗舰新机。今年的几款新品一亮相就引发了不少讨论。在不同配置上各家都拿出了自家的看家本领。今天就带大家看看 5 款最值得期待的旗舰手机,看看各家做了哪些升级。
这款手机的性能和续航有重要的升级。搭载骁龙 8 Elite 平台,配合 1.5K 直屏和 120Hz 高刷,拍照方面配备了 5000 万像素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成像效果清晰,夜拍表现也不错。
这次拍照有重要升级,补全短板值得期待,如果你看重拍照、续航和流畅体验,荣耀 Magic 8 值得期待。
这款手机的影像表现是最大卖点。配备 2 亿像素的潜望长焦,无论远景还是细节都能拍得很清楚,5000 万像素超大底主摄也能带来更好的夜景表现。续航方面同样配备 7000mAh 电池和 100W 快充。
vivo X300 Pro 非常适合注重拍照的用户,尤其是喜欢远摄或微距的朋友。
这款手机在性能和影像上的综合表现很强。搭载天玑 9500 芯片,配备 6.8 英寸 2K 屏幕,游戏和观影体验都很棒。影像系统包括 5000 万像素主摄、超广角和 2 亿像素潜望长焦,拍照场景覆盖全面。
性能上搭载天玑 9500,性能强劲,屏幕配置6.8 英寸 2K,120Hz 刷新率,影像上配置5000 万主摄 + 5000 万超广角 + 2 亿潜望长焦,续航搭载7000mAh 电池,100W 有线W 无线快充
小米 16 Pro 在屏幕和影像方面表现很突出。采用 6.3 英寸 AMOLED 屏幕,最高亮度 3200nit,即使阳光下也清晰可见。徕卡三摄系统带来更专业的拍照体验。机身边框极窄,屏占比很高。
一加 15 最大的亮点是屏幕,支持 165Hz 高刷新率和户外显示技术,使用体验非常顺滑。电池容量达到 7300mAh,支持 120W 快充,续航表现强劲。
一加 15 在屏幕流畅度和续航方面优势明显,是非常均衡的旗舰,适合喜欢大电池和高刷屏的用户。
这 5 款旗舰机各有亮点:荣耀 Magic 8 主打续航和拍照,vivo X300 Pro 突出影像,OPPO Find X9 Pro 平衡性能和拍照,小米 16 Pro 拥有顶级屏幕和徕卡影像,一加 15 则在高刷新率和续航上有优势。
时间进入2025年下半年,手机厂商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配置优秀的手机不仅需要具备高性能,还应在屏幕、影像、续航和系统体验等方面没有明显短板,才能保证用户长期流畅使用。
目前的手机国补政策使得许多旗舰和中高端机型的价格变得更加亲民。今天,我整理五款配置比较全面的手机,它们都能够满足五年以上流畅使用的要求,大家看看有没有适合的。
荣耀Magic7作为荣耀的旗舰机型,拥有强大的性能表现、影像系统以及出色的续航能力,表现非常均衡。
处理器: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屏幕配置6.78英寸OLED直屏,局部峰值亮度可达5000尼特,4320Hz超高频PWM调光,配合圆偏振光技术,护眼技术先进。
主摄:5000万像素超动态鹰眼镜头,暗光抓拍噪点少,动态范围出色。超广角:5000万像素122°视野,支持2.5cm微距拍摄。长焦:5000万像潜望长焦,3倍光学变焦+50倍数码变焦,远摄清晰。
电池:5650mAh第三代青海湖电池(硅碳负极技术),100W有线W无线防水防尘 + 巨犀玻璃。
推荐理由:荣耀Magic7是一款性能、屏幕、影像和续航均衡的旗舰手机。其护眼屏幕特别适合长时间使用,5650mAh电池可支持重度使用一整天。
vivo X200s以直屏设计和高性能、出色的影像优化和增强的续航能力为主要亮点,弥补了前代产品的一些不足。
处理器搭载联发科天玑9400+处理器,基于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安兔兔跑分突破290万,性能接近安卓阵营的顶尖水平。
屏幕配备6.67英寸1.5K LTPS直屏,支持120Hz刷新率与2160Hz高频PWM调光,峰值亮度5000nit,强光下显示效果优秀。
影像上后置蔡司三摄组合,主摄为50MP索尼IMX921传感器,搭配50MP超广角与50MP潜望长焦,支持3倍光学变焦。内置6200mAh电池,支持90W有线W无线小时重度使用后电量依然有81%。
推荐理由:vivo X200s拥有非常出色的续航表现,6200mAh的大电池,天玑9400+处理器和无线充电等功能。
华为Pura 80 Pro在外观、性能、影像、续航等方面表现出色,特别适合对手机摄影有高要求的用户。
处理器搭载麒麟9020处理器,EMUI 15.0系统,多任务流畅搭载鸿蒙操作系统5.1,操作流畅,应用启动迅速,多任务处理也非常轻松。屏幕配置6.8英寸OLED屏幕,支持1-120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与1440Hz高频PWM调光,护眼效果好。
影像系统,主摄:50MP 1英寸超大底传感器(F1.6~F4.0物理可变光圈+OIS),支持自适应光圈调节,暗光拍摄细节丰富。长焦:48MP 潜望式长焦(4倍光学变焦+OIS),支持100倍数码变焦,远摄能力突出。
超广角:40MP 超聚光镜头,适合风光和多人合影。还有1.5M光谱传感器优化色彩还原,支持AI动态抓拍、长焦微距、水下模式等。电池与充电:内置5700mAh大电池,支持100W有线W无线超级快充。
推荐理由:华为Pura 80 Pro的影像系统是其最大亮点,1英寸大底主摄和强大的长焦镜头。5700mAh电池和100W快充,喜欢华为生态的值得入手的旗舰。
线 Pro定位为性能至上的手机,配置强劲,适合有极致性能需求的游戏玩家和户外工作者。
处理器: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安兔兔跑分接近300万,提供顶级的游戏性能。
屏幕:6.78英寸三星Eco²苍穹屏,支持120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2000尼特峰值亮度,护眼技术出色。
主摄:50MP索尼IMX906(1/1.56英寸大底,OIS),暗光拍摄噪点少。长焦:50MP潜望镜头,支持水下摄影模式,浮潜可直出大片。超广角:8MP(112°视野)。AI功能:贾樟柯电影滤镜、AI长焦超分算法,60倍变焦画质依然清晰。
电池与充电:内置6500mAh电池,支持120W快充,10分钟即可充至50%,34分钟内充满。
推荐理由:线 Pro是一款为极致性能打造的手机,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能提供顶尖的游戏体验,6500mAh电池和120W快充解决了续航问题,特别适合重度用户和游戏玩家。
小米15 Pro作为小米15系列的旗舰机型,性能强劲,影像系统出色,是配置相当全面的旗舰手机。
处理器:搭载最新的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流畅运行日常应用,支持高画质游戏的稳定输出。
屏幕:6.73英寸2K超高分辨率AMOLED屏,支持120Hz刷新率,像素密度为522ppi。
主摄: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00传感器,夜景细节丰富,逆光色彩线cm长焦微距,远摄能力媲美专业相机。超广角:5000万像素115°视野,5cm超级微距适合拍风光和合影
推荐理由:小米15 Pro在影像和性能方面都非常强大,徕卡三摄提供专业摄影体验,2K高分辨率屏幕和骁龙8至尊版保证了顶级的视听和性能体验。
iPhone 17 系列一发布,后台好多朋友问:该买降价的16还是冲新款17呢,这次我把四款机型的干货都说一下,配置表也整理好了。
先聊大家最关心的17 标准版。一般苹果标准版都会被吐槽性价比低,不少人宁愿买上一代 PRO,但今年 17 标准版就不一样了!价格还是 5999 起,可最低存储直接给到 256G,这算下来,相当于比去年同存储的机型便宜了整整 1000块!要是能赶上国补的优惠,5499 就能拿下,这价格属实有点香。
先说说和 16 没差的地方:外观设计、机身三围都一模一样,没搞啥花里胡哨的新造型。不过颜色多了三个新选择,紫、蓝、绿,都是那种饱和度不高的莫兰迪调调,我看着还挺温柔的,你们觉得这几个颜色好看不?
配置上有实在升级:CPU 换成了新的A19芯片,不过运行内存还是 8G,和上一代持平;摄像头还是两颗,没长焦镜头,就广角后摄,这部分变化不大;接口也还是USB2.0,有点遗憾。但充电速度提上来了,最高支持 40 瓦。
前置摄像头做了改变,传感器变成正方形,不管你横拿还是竖拿手机,它能自动识别画面里的人,调整到合适的拍摄尺寸,拍 vlog 或者视频通话还挺实用的。
还有从iPhone 13 PRO 开始,高刷屏幕本来一直是 PRO 系列的专属,今年终于下放到标准版了!有了120Hz高刷!
要是你确定就买标准版,听我的,今年 17 比以前的 PRO 性价比还高。17 标准版才 177g,比 PRO 轻不少,拿在手里手感舒服多了;而且今年这个蓝色,我觉得比 PRO 主打的爱马仕色好看太多。
还有现在16的 256G 版本,百亿补贴也就比17 便宜几百块,真没必要买老款了。大胆预测,今年 17 标准版能超不少安卓旗舰。
再说说17 PRO,这是自从 14 PRO 之后,外观变化最大的一次,但我说实话,有点一言难尽。后盖从之前的钛金属改成了一体成型的阳极氧化铝,还加了块超磁性面板的玻璃点缀,既没有 Air 的亮面质感,又没了钛金属的高级感,说真的,这材质工艺一点都不PRO。
那个矩阵式设计我也 get 不到,总觉得有点像当年几十块钱的仿品…… 还有颜色,这次 PRO 就三个颜色,我一个都没看上,你们有觉得好看的吗?
不过 PRO 也有个大亮点:加了苹果的 VC 散热板,说不定是目前散热最好的 iPhone。但要注意一个坑!今年美版因为没卡槽,电池容量比国行还大,这就意味着国行又成了版,续航比外版短 2 个小时,这点真的挺让人膈应的。
影像方面,长焦从 5 倍改成了 4 倍,三个摄像头都上了4800 万像素,算小升级吧;但存储直接砍了 128G,PRO 起售就是 8999 块,价也上去了。所以如果你特别喜欢这个新款外观,那17 PRO可以买,还得选那个最显眼的爱马仕色;
最后说下 PRO 和 PRO Max 的区别:其实就差在电池容量和机身尺寸,充电速度一样,A19 PRO 芯片用的是第三代 3nm 工艺。总的来说,PRO 这次重点升级在散热,其他地方没太多惊喜。
还有个卡在标准版和 PRO 中间的17 Air,先夸夸它的优点:5.6mm 厚度,165g 重,钛金属亮边框,看着比 PRO 还显高贵,手感是真的轻薄,拿在手里像没拿东西似的。
第一个槽点:在国内只能用 eSIM,而且只有联通一家运营商能用。要是你不想用联通,那 Air 直接 pass,没别的选择。
第二个槽点:8000 块的机器,居然是单扬声器!这也太抠了吧?而且和标准版一样是 USB2.0 的 C 口,甚至连摄像头都只有一颗,为了轻薄,苹果这刀法有点狠了。
最致命的还是续航!上一个苹果主打轻巧的机器是四年前的 13 mini,后来 mini 凉了,现在 Air 能好吗?我觉得这代 Air 会是17系列里续航最差的。虽然它也用了最新的芯片,但电池容量摆在那儿,出门在外真的很担心它突然没电。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买 Air?和当年 13 mini 一样:不差钱,每天上下班两点一线,随手就能拿到充电线,完全没有续航焦虑,这样的人可以买。不然只要出了门,再轻薄的手感,也会被频繁找充电头的麻烦打败。
总结下 Air:轻薄是真的,但充电麻烦是真的;eSIM 只能绑联通,7999 的价格,建议等跳水再考虑,别急着冲首发。
17 标准版:今年提升最大,只要你对摄像没太高要求,它就是首选,我预测销量会超过 PRO 和 PRO Max;
17 PRO 系列:这次升级没太大换新欲,颜色少了万能黑白,材质没突破,除了散热,其他提升都不痛不痒,反而 16 甚至 15 PRO 的性价比更高。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换新?要是你本来就是苹果用户,用的是 14 PRO、13 PRO 甚至更老的机型,升级 17 能感受到全方位的提升,值得冲;但要是你现在用的是 15、16 PRO,我的建议是再等等,没必要急着换。
最近准备换手机的朋友不少高端旗舰机的价格直接大幅下探,最高降幅超过1500元。这意味,现在只需要中端机的预算,就能买到曾经的旗舰配置。不仅性价比突出,而且性能足够稳定使用三到五年没问题。下面就来看五款配置扎实、价格合适的手机,看看有没有心仪的。
国补后,iPhone 14的128GB版本最低仅需2799元(原价5999元),是进入苹果生态的最实惠选择之一。
推荐理由:iPhone 14发布于2022年,搭载的A15仿生芯片在2025年依旧强劲。Geekbench 6单核跑分约1580,多核约4250,性能与安卓中端机相当。对于预算有限但想体验iOS的用户,现在入手正合适。
主要配置:6.1英寸超视网膜XDR显示屏,显示细腻清晰;1200万像素双摄系统,视频拍摄依旧有优势;支持IP68防水防尘;3279mAh电池中轻度使用可坚持一天。
国补后12+256GB版本仅1699元,是全球首款搭载第四代骁龙8s处理器的手机,安兔兔跑分超240万。
推荐理由:这款手机在千元价位就能提供旗舰性能。骁龙8s Gen4基于台积电4nm工艺,采用1+7全大核架构,配合6000mm²双环路VC散热系统,长时间游戏也能保持稳定。
主要配置:配备6.83英寸1.5K直屏,120Hz刷新率,峰值亮度3200nit;搭载7550mAh大电池,支持90W快充和22.5W反向充电。
国补后12+256GB版本起售价1869元,主打超长续航,搭载8000mAh电池。
推荐理由:适合经常外出或重度使用的人。8000mAh电池比一些小平板还大,续航表现突出。
主要配置:搭载天玑9400+处理器+自研电竞芯片Q2;配置6.78英寸144Hz 1.5K OLED直屏,支持4320Hz高频PWM调光;5000万像素索尼大底主摄+超广角镜头,还支持光学防抖;支持5.5G、Wi-Fi 7、四频北斗。
国补后16GB+1TB版本从首发4999元降至2999元,性价比非常高。
推荐理由:小屏旗舰的代表。6.36英寸屏幕,重量仅188克(素皮版),手感舒适。搭载骁龙8 Gen 3处理器,安兔兔跑分超210万,搭配LPDDR5X和UFS 4.0,流畅使用五年还是很轻松的。
主要配置:拥有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00主摄+5000万像素长焦,支持OIS和3.2倍光学变焦;徕卡影像风格;90W有线W无线充电。
推荐理由:性能全面均衡的旗舰机。搭载骁龙8至尊版,配备6.67英寸2K直屏,显示效果出色。还有6000mAh大电池+120W有线W无线充电,续航和充电体验都到位。
主要配置:拥有5000万像素主摄+超广角+长焦三摄组合,支持哈苏影像算法;还有金属边框+玻璃后盖,支持IP68防水。
想体验iOS选iPhone 14,看重性价比选REDMI Turbo 4 Pro,需要超长续航选iQOO Z10 Turbo+,喜欢小屏手感选小米14,想要全面体验选红米K80 Pro。这几款手机在各个价位还是相当有良心的,各位更喜欢哪款。
2025年是小直屏手机发展的关键一年。小米、OPPO、vivo等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推出了多款适合不同人群的小屏产品。实际成年男性手掌平均宽度在7.2英寸左右,而6.3英寸屏幕的手机通常宽度在71-73毫米,这正好是单手操作的舒适范围。
这样的尺寸不仅方便单手操作,还能减少长时间握持带来的不适。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小屏手机不再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而是兼顾旗舰配置、轻薄机身。下面盘点目前比较热门的小屏手机。
推荐理由:这款机型在国内存在感不高,但在海外市场竞争力强。设计轻薄,金属中框和 AG 磨砂玻璃后盖让整机质感明显提升。
三星 S25 的散热设计升级,散热板面积增加 40%,导热效率提升 20%。适合喜欢轻薄设计的用户。
推荐理由:小巧机身与强劲性能于一体,在保证单手操作的同时带来旗舰级体验。电池容量大,续航表现比其他同类小屏机好些。
小巧机身内塞入 6260mAh 电池,几乎是小屏机中容量最大的,充电半小时左右即可充满,适合重度用户。
推荐理由:弥补了前代在曲屏和电池上的不足,影像、续航、解锁方式全面提升,整体体验更均衡。
新一代超声波指纹识别速度快,支持支付认证和快捷操作,很适合注重功能完整性的用户。
芯片搭载A18 Pro(3nm 工艺),屏幕配备6.3 英寸 XDR,120Hz 刷新率,影像:4800 万主摄 + 4800 万超广角 + 1200 万长焦,电池:3582mAh,支持快充(实际约 20-25W)系统:iOS 18。
芯片搭载天玑 9400+,屏幕:6.32 英寸 1.5K,120Hz 刷新率,影像:5000 万主摄 + 超广角 + 潜望长焦,前置 5000 万柔光,电池:6500mAh,支持 90W 快充,特性:IP69 防护,晶盾玻璃
通过光学模组重构,实现等效 70mm 焦段的人像拍摄,保持轻薄的同时保证画质。适合重视人像和 Vlog 的用户。